background
contact

联系人:华意电力市场部

联系电话: 027-87455964 027-87455965

邮箱:whhuayi@126.com

公司:武汉华意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东湖开发区高新四路40号葛洲坝太阳城工业园11栋

企业新闻    
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新闻

华意电力所在地——历史文化名城武汉

发布时间:2016-08-29 09:00:00 浏览次数:3638

      有人说,武汉没有文化,最多只有商业文化、码头文化、市民文化;也有人说,武汉的文化是一种俗文化。这是对武汉文化的一种虚无主义态度。市场经济无商不活,商业文化有什么不好?沿海城市皆因港而兴、以开放而出名,码头文化又有什么不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市民文化又有什么错?在一些同志的眼里,所谓“俗”,往往是指武汉市民生活散淡、随意,而这正从另一侧面说明聪明的武汉人活生生、洒脱脱,真实可信。武汉的文化,“俗”中有情,“俗”中有韵,“俗”中有雅。在异彩纷呈的武汉文化中,先进、积极的文化因子是其本质和主流,岂能以一“俗”字来概括之?

      武汉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泱泱大武汉,处两江四岸,三镇鼎立,“九省通衢”,物华天宝;为盘龙之城、黄鹤之乡、明清重镇、首义圣地;载录着大禹治水、屈子行吟、伯牙鼓琴、李白放歌的佳话;上演了北伐战争、“二七罢工”、“八七会议”、“浴血”抗日的史诗。武汉文化之大气、之厚重,历来为世人瞩目。

      武汉是“水城”,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星罗棋布,水域占市域面积四分之一,为那些缺水的城市、国家和地区所羡慕;武汉是“古城”,有3500年文明传承史,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因为有了武汉,才更加多了几分激情与活力;武汉是“诗城”,从李白、崔灏、孟浩然,一直到伟人毛泽东,都在这里留下大量流传千古的诗篇;武汉是“钢城”,新中国第一座自己兴建的钢铁企业———武钢,效益雄居全国第二;武汉是“车城”,神龙轿车驶入家庭,声誉日隆;武汉还是“桥城”,坐拥大小桥梁1200多座。这些,都令武汉充满诗情画意和文化魅力。

      武汉的历史画卷中记载着不朽的文化。这里有“盘龙文化”,件件殷商青铜器皿,展示着当时制造业的巅峰水平,开启江城文明之光;这里有“知音文化”,高山流水,琴台知音,千古佳话,铸就武汉人重情、践诺、守信的品质;这里有“木兰文化”,木兰替父从军,巾帼不让须眉,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和尊老美德;还有萦绕于斯的荆楚文化、黄鹤文化、东湖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都浸润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武汉的历史和文化,就物化在这残垣断壁、亭台楼阁与山川湖泊之中。

      武汉内蕴的城市精神,不断升华着文化的境界与品位。这里有“首义精神”:武汉人敢为天下先,打响了推翻两千多年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的第一枪,其爱国、民主、拼搏和创新精神永远激励后人;这里有“二七精神”:作为“二七”工人运动的发祥地,施洋、林祥谦等烈士血沃江城,先烈们坚定的革命立场、勇气和大无畏牺牲精神,锻造了武汉人钢铁般的意志和品格;这里有“抗洪精神”:1954年和1998年,武汉两遇特大洪水,江城人民齐心协力缚苍龙,铸就了可歌可泣的伟大抗洪精神。

      在经济文化互动、文化开放步伐加快、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与日俱增的今天,文化的产业化已成为必然,文化产业被称为二十一世纪“最后一桶金”。美国的文化产业成为继电脑、航空、石油之后的第四大出口支柱产业,巴黎、伦敦、东京等国际性城市的文化产业都已成为支柱产业。

新世纪、新机遇、新产业,武汉必须高擎“文化武汉”大旗。

      所谓“文化武汉”,就是以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产业支撑,用文化塑造城市,用文化发展城市,使当年“因武而昌”的武汉“因文而强”,熔文化力量于社会诸领域,使文化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源,把武汉建成具有浓郁滨江滨湖特色和独特文化魅力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

建构“文化武汉”必须做到:改革文化体制,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人才,造就文化市民。

      现行文化体制中,计划经济色彩甚浓,只有冲破“体制性障碍”,才能解放文化生产力。文化产品有意识形态的属性,也有商品的属性。既要讲正确导向,也要占领市场。在导向正确 的前提下占领市场份额,就是占领和巩固意识形态阵地。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坚持政府主导,进社区、乡村、企业、学校,培植文化特有的凝聚力和亲和力,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创新体制,转换机制,破除“等、靠、要”等“观念性障碍”,面向市场,适应市场,推动文化产品商品化,产业经营市场化,资本投资多元化。通过改革,以市场和业务为纽带,以优势文化企业为龙头,打破文化资源分散、地域分割严重的现状,整合部门、学校、企业、社区的文化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激发内在活力。